党建思政网

《红色印记》第1集:真理之甘

发布日期:2021-04-06

翻开厚重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,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,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,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、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,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、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。

建党百年之际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、国家文物局、中央网信办联合推出《红色印记——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》

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,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、播音员——康辉。

我讲述的文物是《共产党宣言》首个中文全译本。这本薄薄的小册子,历经百年,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发展壮大。现在收藏在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厅中。

△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收藏的《共产党宣言》首个中文全译本

仔细看,这本只有56页的小册子,长18.1厘米,宽12.4厘米,封面是淡淡的红色。从1920年到2021年,百年风雨稀释了它鲜艳的色彩,但其中蕴含的思想光泽却历久弥新。

2012年11月29日上午,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《复兴之路》,他指着一本泛黄的《共产党宣言》,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关于共产党人初心和信仰的故事。

习近平:一天,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,妈妈在外面喊着说:“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,吃了吗?”他说:“吃了吃了,甜极了。”老太太进门一看,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,嘴上全是黑墨水。结果吃错了,他旁边一碗红糖水没喝,却把那个墨水给喝了,而他浑然不觉,还说:“可甜了可甜了。”

总书记提到的“忘我的青年”叫陈望道,他笔下正在翻译的文本正是《共产党宣言》。对他而言,真理的味道是如此甘甜。

△油画 陈望道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 作者张峻明

“有一个怪物,在欧洲徘徊着,这个怪物就是共产主义。” 经过反复的推敲和斟酌,1920年春天,陈望道敲定了译文中这不同寻常的第一句话。其实,在他之前,不少人都曾在文章中摘译、引用过《共产党宣言》的片段。当年的知识分子急盼能看到全译本。1919年6月,《星期评论》在上海创刊,这本刊物以宣传社会主义、激励工人运动闻名。编辑部很快将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全文提上日程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杨宇告诉我们,也是在1919年,陈望道留学归来。他与“历史”迎面相遇了:

杨宇:想把这本书通篇译成中文并不容易,它有两大难点:一是要求翻译者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,二是要求翻译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。

陈望道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、语言学家,早年间曾赴日本留学,学习文学、哲学、法律等专业,期间结识了不少进步学者,阅读过很多马克思主义书籍。1919年,他归国后被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聘为语文教员。这时,正赶上《星期评论》在苦苦寻找《共产党宣言》的翻译,于是这一“历史的重任”就落在了陈望道的身上。

△青年陈望道

1920年夏天,上海市拉斐德路(现复兴中路)成裕里的一幢石库门内,印刷机轰鸣不歇。一张张浸润着“真理之味”的纸张被倾吐出来,并装订成册。由陈望道翻译并带到上海的《共产党宣言》首个中文全译本,正是从这个藏在民宅里的印刷厂,流向了千万进步青年。振聋发聩的文字席卷着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,涤荡着那个年代青年们的心灵。首版《共产党宣言》1000册发行后立即销售一空。1920年秋天加印1000册又瞬间售罄。可以说,《共产党宣言》直接塑造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。此后几十年,书里的真理又穿越了历史的惊涛骇浪,更多的人在为守护它而前仆后继。

△印刷《共产党宣言》首个中文全译本的“又新印刷所”原址

1927年4月,蒋介石发动“四一二”反革命政变,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。危难关头,一名叫张人亚的青年党员冒着巨大的风险,将一部分党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书刊偷偷带出上海,转运至宁波老家,托给父亲代为保存。这里面就有出自陈望道之手的《共产党宣言》首个中文全译本。

广播剧《寻找张人亚》片段:

张父:你带回的这些是不是要掉脑袋的东西?

张人亚:是。

张父:赶紧烧了吧?

张人亚:这些可是珍贵的文件,比我的命还重要啊。

张父:把东西留下吧,阿爸替你保存。

张人亚:阿爸,你不怕吗?

张父:怕,当然怕了!可是阿爸知道,你做的是神圣的事业,是为天下穷苦人做的大事,阿爸不能反对你,阿爸拎得清……

△讲解员给观众讲述张人亚父子两代守护《共产党宣言》的故事

张人亚的老父亲深知这些文件的重要。他谎称儿子死了,修建衣冠冢,里面放的正是这些张人亚冒死带回来的书刊文件。独守着这个秘密,走过战乱岁月,父亲一直静静等待儿子有朝一日能够回来开棺取书。可是直到新中国成立,张人亚却仍杳无音信,其实他早在1932年,就病故于由瑞金赴长汀的路上。

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原研究室主任 王菊如:他在党内是非常隐蔽的一个党务工作者,很重要的、沟通上层领导人的职务。因为他的身份,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党员。

1951年,张人亚的父亲年事已高,用半生苦苦等待儿子的他,其实心里也知道,儿子应该已经不在人世了。怀着思念,老父亲亲自打开 “衣冠冢”,让张人亚用生命守护的这批珍贵文物重见天日。

如今,由张人亚和父亲两代人珍藏、1920年9月再版的《共产党宣言》也收藏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。它的封面是淡蓝色的,与红色封面的首版并排陈列在一起,静静守护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。

△由张人亚父子守护一生的《共产党宣言》中文全译本

百年来,有人为保存《共产党宣言》舍生忘死;有人为理解《共产党宣言》彻夜钻研;还有人为发扬《共产党宣言》终身实践。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,上海曾展出了全球2200种中外文版的《共产党宣言》,不同的文字、同样的信仰,这汇聚起来的,是怎样的力量啊!书页宛然,时光荏苒,坚定如初。这本看似薄薄的小册子,如同恒星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“精神世界”。

李欣曈:我是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专员李欣曈,出生于1993年。今年是我成为革命文物解说员的第5个年头。我在跟00后的小朋友们讲解《共产党宣言》的故事,他们那个时候会睁着大大的眼睛,好奇地围在展柜前。听我讲解的小朋友,现在都已经转化成了我们馆的小小解说员志愿者,用他们自己的语言,讲给更多的观众和别的小朋友听。虽然语气还很稚嫩,但是我觉得这就是我心目当中的“信仰的传承”吧。

上一篇:《红色印记》第2集:初心化力
下一篇:习书记邀请我们返家乡搞农村调研——习近平与大学生 朋友们(一)